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三十九章本末之论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

<!--go-->

婶娘赵氏为感谢刘宇,精心准备了一桌酒菜,让叔侄两人畅饮。刘宇被顾明拉着早开了酒戒,酒的度数并不高,刘宇也能饮上一些,只是前世因酒丧命,他绝不敢再酗酒。

酒过三巡,刘怀道:“宇儿,记得为叔曾跟你提过,要分清本末之道,切不可沉迷于商贾赚钱之中,忘了读书上进正途。”

刘宇恭声道:“蒸饼铺的生意已步入正轨,多由孩儿的同伴打理,孩儿只是偶尔前去看一下账目,闲余时间用来读书识字。孩儿深感学识浅薄,想找明师指点,正要向叔父请教求学之事。”

刘怀放下酒杯,手捋胡须道:“读书渠道有二,分官学和私学。”

“官学分为太学和学宫。太学是朝庭所设,就在洛阳城南,宇儿你是知道的。”刘怀叹了口气,道:“太学门槛太高,多数人不得其门而入。我记得本初元年四月庚辰(146年)朝庭有旨意,‘令郡国举明经,年五十以上、七十以下诣太学;自大将军至六百石,皆遣子受业‘。”

刘宇一脸茫然地问道:“这是何意?”

“就是说大将军至六百石的官员子弟,可以直接入太学读书,而地方士子须明习经学,经州、郡推荐,且年纪在五十岁以上、七十岁以下才有资格入太学就读。”

刘宇叹道:“寒门子弟要年过半百方有机会踏入太学之门,何其难也。”

刘怀也叹息了一声,继续道:“学宫是地方官府所设,设于郡国称‘学’,设在县称‘校’,设在乡呼为‘庠’,至于村落则叫‘序’,易儿所读的学宫是是奉常亭庠学,属于乡学。如果天下不宁,许多地方的学宫都形同虚设了。”

Loading...
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网页】or【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
使用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并收藏!
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网络。

收藏网址:www.yuesekanshu.com
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