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2来龙去脉/穿越之这一代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

当时下乡的知青一般去向就是农场(含兵团)或者生产队(所谓的插队)。这两者共同点都是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,区别就在于待遇上。

一般情况下,兵团大多能够集中超过百名的知青,务农时使用的有机械设备,生产率自然就较高。吃饭在食堂,住房有宿舍,过年还有探亲假,生活稳定;生产队呢!一般是10个人一个队,农具相对比较原始,大多就是靠挣工分,一个壮劳力干一天顶天了也就是10个工分,所有花费得自己来,做饭啊!火柴啊!有的条件不好的生产队一年到头分红时,扣完粮油款你还会倒欠他!所以下乡最好的去处首选就是生产建设兵团,其次是国营农场,最后是插队落户。

说起来卢秀贞最初运道还是有点的,她要去的地方是安徽生产建设兵团,未组建兵团时,这里是“华阳河农场”。众所周知在华夏棉花种植的重点是安徽,而安徽的关键是安庆,安庆的重中之重是宿松县、复兴镇,在那里连队有100多亩农田,主要种植作物就是水稻和棉花。到那以后直接去三师十团综合加工连报道,要下田想想就会很累,但是比起去山坳坳里饭都吃不饱,至少还能有些许盼头。

他们加工连一共有300多名职工,其中130名上海知青,3600亩农田,也就是说人均就有10多亩。当时华夏大概有18亿亩粮田,全国十几亿人口,平均下来人均不足1.5亩,可以预见连队的农务是有多繁重!而加工连一共有7个排,1-5排是男职工,6排是女老职工,7排就是女知青排,平时都是以排为单位干活。主要农活就是种棉花、水稻,也有一部分玉米、红薯、黄豆的粮食种植,养鸡、放牛、看菜园、浇大粪、做豆腐、做粉丝……

Loading...
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网页】or【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
使用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并收藏!
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网络。

收藏网址:www.yuesekanshu.com

(>人<;)